2020年已成为过去。对于广大的上海家长来说,回首过去的这一年,除了让人不能安心出门的新冠疫情之外,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当属“公民同招,摇号录取”了。
有关招生制度的新闻栏目画面
2020年是上海民办中小学摇号全面推行的第一年。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简而言之,上海的民办小学、初中此后将不再具备“挑选生源”的权利,录取学生要靠“摇号决定”。这项新政亦被坊间称为“摇号新政”。新政下,民办学校“面谈入学”改为“摇号入学”,即在报考人数超过其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情况下,采取公开摇号的办法决定一名学生是否可以入学。
今天的这篇文章,益益就带领大家来追溯一下“摇号”入校那些事。
摇号新政具体怎么实施?
上海此次政策调整,主要针对民办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招生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并且民办只能报2个志愿,公民办需要二选一。
家长在网上报名后,
举个例子,如果一所民办小学一个分类计划的招生计划数是160名,如果报了150人,这150人全部录取;如果报了200人,那么200人全部参加摇号。
其中,这个“分类”由学校提出,由区教育局来审定。每个类别,有一个核定的招生人数。只要报名这个类别的人数超过了招生人数,就实行摇号。
去年2020年摇号第一天,民办兰生复旦中学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500人,而学校实收摇号名额是180人;民办华育中学报名人数将近2000人,学校实招人数320人。可见竞争之激烈。
对于没有被摇中进入第一志愿的心仪学校,还有一个调剂志愿可以缓冲。
在填写志愿时,学生可以填写1个民办学校+1个民办学校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的顺序如下:
比如,一位家长为孩子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某所民办学校的住宿志愿,调剂志愿填写的就可以是这所学校的走读志愿。或者她愿意报名就读意愿区的其他民办学校,或者是这所学校所在集团的其他民办学校。
但如果调剂志愿也排不上的话,就只能等着被教育部统筹入学了。
想走“体制外”路线,你需要知道这些
对于力求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精英家庭来说,当前的摇号政策可能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在这些精英家庭中,不少家长是打算让自家孩子走“体制外”路线的,也就是希望孩子接受国际教育。
目前来看,在国内走“体制外”路线,即接受国内的国际教育,可分为三类:纯外籍国际学校、公办学校的国际班和民办双语学校。
纯外籍国际学校
纯外籍国际学校又称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指由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开办的学校,主要招收对象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员的随行子女,采用外国教育教学模式、可实施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简单来说就是,体制外的纯外籍国际学校,主要招收外籍及港澳台学生,一般涵盖K12学前至高中全学段。这类国际学校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学校。
公办学校的国际班
是公立学校开设的、提供国外中学课程教育、可参加国外学校文凭等考试的班级。公办学校的国际班通常开设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的中考成绩,并有部分城市划入初升高志愿填报,不允许提前招生。
民办双语学校
这类学校也是大多数中国家长会选择的“国际学校”。相比普通学校,会更加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也会提供一些国外原版的语言课程,或提供中外结合的双语教育,主要面对接受国际教育、希望未来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同时招收中国与外籍学生。
进优质民办双语,
光努力还不够,还要靠运气
在以上三类中,纯外籍国际学校除了对学生本人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高之外,对学生的身份和父母的身份要求也非常严苛,不是一般家庭能进得去的。纯外籍国际学校不受摇号政策的影响。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校区)
公办学校的国际班多是在学生初升高时的选择,这个时候留给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时间以及适应体制外的教育方式的时间都比较短。鉴于摇号政策仅针对民办中小学校,且初升高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不受摇号政策的影响。
公办学校国际班的代表:华师大二附中(截图来自官网)
对于孩子走“体制外”路线规划非常清晰的家长来说,更多的情况下,会在孩子幼升小或者小升初的时候就选择入学优质的民办双语学校。对于这类家长和学生来说,“新政”实施后,优质的民办双语学校不再是孩子足够优秀就能进得去了,即时再牛的孩子若是没摇中也白搭。
如果外籍、港澳台籍学生报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都不需要摇号。但如果需要报考民办学校的话,需遵从民办规矩,统一摇号。有部分学校专门设有外籍学生和/或港澳台学生招生计划人数,那么此类报名学生在一个池子内,若报名人数超出计划招生人数,同样需要摇号。
2020年的包玉刚学校,不光统招需要摇号,连外籍、港澳台、举办人子女入学名额都不够,需要摇号。
包玉刚实验学校
对于这类民办双语学校来说,除了义务教育阶段要摇号之外,还受到了另一条政策的限制。教育部在2019年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中小学计划外招生,严禁擅自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涉外名义招生,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我们可以想象到,在这一类双语学校幼升小、小升初阶段都受到摇号的限制,失去了择校的权利,而纯外籍国际学校难进的情况下,低龄留学很有可能成为一部分家境不错且追求优越教育的家长的新选择。
读民办双语的家长和学生怎么办?
“摇号新政”的实施,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对于民办双语学校来说,虽然失去了提前选择优秀生源的机会,倒逼学校将精力投入到现有生源的培养上,但只要存在竞争关系,学校势必无法实现普遍性的培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可能就不得不面对和接受以下情境:
· 在政策允许和实际可操作的前提下,很多学校可能还会实行分流教学,还会有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区别,还会有教学师资的倾斜。
· 实行摇号入学后,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同样失去了相对自主性地选择学校的权利。在后续的学习中,对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的占比要求会更高,更加考验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
·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弱一些的学校,必须要自己学会增加学习目标难度和学习量;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入优质的民办,不得不快速适应和追赶,否则随时会有被甩开的风险。
全民摇号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竞争的开始,只不过换了一种竞争方式。当所有的学生回到同样的起点时,考验的更多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课外栽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