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表:择校行
2022年,北京有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停办——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到2023年8月31日到期,在去年的7月8日,北京市教委就已批复终止办学。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与美国詹尼森公立高中继续合作举办中美AP国际高中课程教育项目,虽然没有明确是否终止办学,但去年的招生计划中正式宣布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入北京丽泽国际学校,并强调丽泽学校为单独招生。在2021年7月北京市教委的批复中,作为丰台区的独苗苗十二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生60人,有效期至2025年8月31日。
在统计的31所学校中,有四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别为北京王府学校、北京市阳光情学校、北京爱迪学校、北京中加学校。王府作为北京的老牌学校招生人数以400人/年居首,相比于公办学校其余三所学校每年招生人数并不多,三所学校均可以颁发外方高中毕业证书。
整体而言,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普遍分布在海淀、西城、朝阳,但是论起学校的热度,海淀、西城的学校才是稳稳地C位。北京普遍认可的第一、二、三梯队国际部主要在这两区。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人大附中ICC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一零一中学国际部
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
首师大附中国际部
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
北师大附中国际部
北京中学国际部
北京二中国际部
八十中学国际部
人朝分国际高中(民办性质)
北京八中国际部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AP班
八一中学国际部
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
亦庄实验中学国际部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跨区生好进了吗?
2020年北京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还能参加提前招生,2021年起,受统招政策的影响,此类招生的锁区意向逐渐明显。
2021年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可适量编制跨区招生计划并适度压缩,按照1:5的比例确定合格者的名单;2022年依旧要求适度压缩跨区招生计划;2023年,办法中只强调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没有要求进一步压缩跨区招生计划,是否意味着东城和朝阳等外区的择校家庭的福气来了?
我们可以看看各区热门的公办国际部2022年在这海淀、西城、朝阳、东城的招生人数如何?
(来源2022年公办国际部招生简章统计)
海淀、西城孩子始终是国际部招生的大头,如果今年的跨区招生计划不再压缩,对于东城和朝阳等跨区的择校家庭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但是对比学校近年的跨区招生人数,缩招趋势明显,以西城区的北师大实验国际部为例,在海淀招生人数2022年较2021年少了8各名额,四中2022年在朝阳招生人数较2021年减少10各名额。北京中学国际部,2021年给到朝阳以外城区的名额35人,2022年只有28人。三十五中,2021年给到西城区以外的名额14人,2022年只有11人。
但是择校家庭也要注意,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不好进。先看分数,一般这些公办国际部会在零模后悄悄地进行提前招生,家长需要投递简历到公办国际部的邮箱,学校主要会对比学生的模考成绩、托福成绩选拔学生,卷的学生托福可以达到110分以上,虽然一般托福达到90分以上就可以提交申请,但是竞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审核通过后,学校会以电话、邮件、短信等形式通知家长,邀请学校到校参加活动,一般就需要做好到校考试的准备,考试的内容也是英文和数学,有的学校数学笔试题比较灵活,很像脑筋急转弯。国际部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孩子比较能适应国际课程。
近年来在面试环节,学校有一些比较创新的做法,就是学长学姐面试,如北京四中。其实面试环节,还会旁敲侧击地试探孩子的简历是否诚实,比如简历中表明喜欢艺术,面试老师可能会让孩子说出一个你不喜欢的艺术家名字。
笔面试通过后,国际部一般会和择校家庭签订合约,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果中考分数不OK也是会被劝退的。
因为政策的原因,国际部招生一般比较低调,很多家长可能会错过学校的招生信息,不得不到中考出分后参加统一招生。时间紧,任务重,捡漏补录名额,用中考分数硬拼,每年都有与国际部的录取失之交臂择校家庭。
虽然今年北京在普通高中招生文件口径上没有进一步压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跨区招生人数,但跨区竞争的压力并不会降低。如果今年还想冲击这些国际部的中外合作项目,还是要抓紧提前招生机会。
3月-5月份 ,择校展会在全国各地举办,历经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等7座城市,携手200多学校与家庭见面,解决孩子选校、升学难题。评论区留言“参展”,可获取展会入场凭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